2020-09-14 17:32
来源:湖北热线
撒上葱花,一碗碗热腾腾的面条开启美好的早晨;老面馆的不远处,隐藏在小巷中的书店,老板正在整理从全球各地收集来的藏书;梧桐树下的咖啡馆成为了附近年轻人的打卡地;午夜时分,串串店、小龙虾店外,排队的食客耐心等候……每一间小店都是一位市民的日常,贯穿着每座城市的日出日落。
小店经济生命力更“强”
城市烟火气更“浓”
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回温,“小店经济”逐渐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高频热词。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,是一座座城市的魅力所在。
近日,平安普惠发起的#了不起的中国小店#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,人民网一起邀请微博网友们分享了自己身边独一无二的小店、历史悠久的小店、抚慰人心的小店……
——“我想到了位于惠州惠城区黄家塘街的一家椀里杂货铺,在一个温暖的城市里,去一家温暖的小店,然后等待温暖的朋友们。”
@棉花**美说。
——“今天回高中参加母校的100周岁生日,路过学校的便利店又勾起了我高中时的回忆,这间#了不起的中国小店#承载了我高中时期所有的喜怒哀乐,悲欢离合。”
善良***福福说。
——“我又想起了那个天桥下面卖水果的老人,他带着他3岁的孙子,每天傍晚5点风雨无阻地开摊,晚上11点收摊,他说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孙子。”
@想做**不做梦说。
小店作为大型商圈的补充,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,也反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气息。千万小店的健康成长,既是小微企业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,更是经济巨大活力的生动注解。
用热血打拼用初心守护
60、70、80、90,不同时代的“小店主”
都是国民经济的韧性所在、活力所在、潜力所在
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全国注册小店8000多万户,带动就业约2亿人,“小店经济”越繁荣,城市活跃度和烟火气也更加浓厚。它是一个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,但因自身经济体量不大,抗风险能力较弱,更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冲击。即便如此,在不同时代下,仍有无数在坚守的小店,有韧性的店主,这8000多万户小店的背后,藏着8000多万位小店主的故事,在城市不同的角落,散发着独有的光芒……
· 60年代小店主:在“不变”中 守得一份初心不改
60年代出生的店主,年轻人喜欢用“固执”“守旧”来形容。但“旧”真的不好吗?
“老朱,侬这里有教烧菜的杂志伐?”“老板,有本老书你帮我寻寻看”…… 在上海,有一家有名的“小朱书店”,并不大的店面里,一摞摞的旧书都是这个60多岁店主朱凤涛的宝贝,开了20多年的店,他始终坚持“应收尽收”,“每一本旧书都是开启一段回忆的钥匙,放在合适的人手中,就能打开属于他的那段记忆。”朱凤涛说。
旧书顾客中:有寻找针织杂志的阿姨,这是她最初学织毛衣时的记忆;有来找连环画小人书的爷叔;有痴迷写作的年轻人,找遍全上海,只有小朱书店有他需要的《中国近现代作家笔名对照本》。
小店里不乏这样的求书者,念旧的“花甲”店主朱凤涛笑道,“这辈子我没赚多少钱,赚到的就是30万册旧书。而我卖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,而是帮助别人找回忆。”
· 70年代小店主:接过父辈的手艺 守“旧”也创“新”
70后店主,子承父业是这一代人独有的“印记”,他们有些藏在大山深处、有些藏在街头巷尾。
罗目豆油厂的70后厂长胡仲华的父亲就是酱油厂厂长。进入80年代,供销社酱油厂倒闭,1988年高中毕业的胡仲华决定接手,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,开启了“豆油厂2.0时代”——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全面改良,提升酱油品质。20多年手工酿造的酱香,成为了古镇最醇厚的味道。
这一份“酱香”,是胡仲华放弃“工业化”制造而保留下来的。胡仲华习惯取一滴酱油放在手心上搓出味道细细闻,“天然酿造的酱油才能更香醇,宁愿用时间来换,也不愿借助外力‘催熟’。”
在他看来,手工酿造酱油的技术,饱含了前人的智慧,蕴藏着悠久的文化,这样的传统手艺如果消失了会很可惜,应该被传承下去。
· 80年代小店主:第一代独生子女放弃“轻松” “负重”前行
80后所面临的时代挑战,是前几代人加起来的总和。出生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,孩童时遇上父母下岗潮,成年后直接面临飞涨的房价物价。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,80后上有老下有小,当责任扛在肩,有些人选择了放弃“轻松”,“负重”前行。
80后田莹从小对茶文化特别感兴趣,几年前她终于下定决心,辞去了轻松却看不到上升空间的行政工作,在家附近开了一间小茶馆。她的经营之道与传统的卖茶叶店铺不同,会定期举办品茗会,针对不同的客户,还推出了定制款的茶品套装。已为人母的她,努力平衡着家庭和事业,这份“小店”生意,是她给儿子铺就更好未来的希望。
· 90年代小店主:“长”在互联网上的这一代 不断折腾、不断创新
90后可以说是“长”在互联网上的,这群新一代店主,更喜欢“折腾”,善用短视频、直播来带货。
辣妈刘玫开了一家婚纱店,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这份生意并不是她用来养家糊口的。从大学毕业到结婚生子,刘玫没有工作过,但90后的她不甘心呆在家里当“黄脸婆”,在开店前,她就在淘宝上试水了“小买卖”,经过半年的试经营,她充分了解到哪些款式、哪些服务更受欢迎。
有落地的大试装镜、铺上了柔软的地毯、养生美容的茶果、捧花、头饰这里也一应俱全。每一位来到店里的“准新娘”,她都主动为她们拍下试穿婚纱的照片,还细心地修图,制作短片等。在她的朋友圈里,会详细记录新进婚纱的细节图、最近她还在抖音上发布婚纱制作的短片,让每一件婚纱拥有了自己的故事。
刘玫说,婚嫁是人生最幸福的瞬间,多些服务内容,让新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,等于给小店打广告了。
在他们身上,有着一代人坚韧勇敢、迎难而上,也有着一代人的努力踏实、责任与匠心。他们是生长在不同时代的“微营家”,因生长环境、经历的差异,造就了独有的特质,但他们骨子里的坚韧、责任、匠心,这些属于“微营家”的精神也在代代相传。无论是“专注手艺、传承、匠心、责任”的前浪,还是“愿意探索、尝试、多元、任性也韧性”的后浪,都在时代记忆的烙印下,演绎着普通人最平凡的一面,也展现着不同时代所赋予的个性鲜明且独具光芒的一面。
每一个时代的“微营家”
都值得被尊重
精准施策 让小店从“有气候”到“成气候”
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。
2020年,为留住小店,让经济“苏醒回暖”,国家相继出台的减免增值税、延缓缴纳所得税等税费优惠政策。社会各界、金融机构等也纷纷助力,让这些“烟火小店”在疫情后的“风雪”中挺过去。恢复“小店经济”元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,既要有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,也要有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。
平安普惠一直以来都在服务这些不同时代下的微小经营者,让他们在时代浪潮不断更迭的冲击下,能始终保留一份经营的底气。通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,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:① 以客户隐私保护为例,平安普惠2019年以100%符合率通过全球权威ISO/IEC 27701:2019标准认证。② 2019年,平安普惠获得国际认证机构BSI的ISO20000服务管理体系的标准认证。持续提升服务质量,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。③ 关注当前小微企业成长性和经营可持续性难题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体系,用综合性服务来提高小微人群的金融素养、经营能力,进而根本性改善小微融资难问题。
除此之外,平安普惠还通过《生意经课堂》、免费法务咨询,为他们提供技能加持。而“828人气小店”营销活动,更是为这群微营家们提供“流量”支持,让他们拥有一个专属的线上展示舞台,借助互联网使“酒香飘出巷子外”,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下,都能展现自己的光芒。在这个时代的舞台上:
有前行依旧、初心不改的60后
——守着老家东平自营药房的60后廖国强,受医生父亲的影响,同样从医的他几乎给全镇的人看过病,药房里常年放置着几张家庭病床,方便为老乡看诊……
有热爱于心、担当于行的70后
——主打旅拍的婚纱摄影70后老板韩明龙,对摄影他是认真的,因为这是一辈子梦想的事业,疫情期间他遗憾没有守住员工,但在全国各地开工作室的梦想并没有放弃;
有肩负责任、砥砺前行的80后
——生活在长沙的东北人80后孙德婧,开了一家饺子馆,忍受着腰疼,也坚持用手工做出属于自己家乡的味道,凭借招牌三鲜肉馅饺子,95%的客人都成为了回头客;
有敢拼敢闯、活出自我的90后
——90后程江雨,不甘心一辈子泡在工地里,说干就干、勇于尝试的性格,让他跨行“跑出”了自己的物流生意;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。
60、70、80、90…这些“微营家”们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和追求,因为所处时代和教育环境不同,他们展现出了不同时代下“微营家”独有的面貌,也蕴含了“永葆匠心、坚韧不拔、勇担责任”的相同态度。这群人生而平凡,却各自有光。平安普惠致力于助力一个个“了不起的中国小店”,可以在他们的努力经营下,成为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的“新希望”和“新触角”、成为就业的“稳定器”、经济的“倍增器”,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。让“小店经济”从“有气候”到“成气候”,让城市“烟火气”越烧越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