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阳县:绿化城镇下猛药 小城旧貌换新颜


来源:湖北热线

虎头山上绿植成林,好人广场门庭若市,街面整洁如新。这是昔阳县一平常日子里下午的一个场景,殊不知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赛事在这座小县城闭幕。

  县城变化很大,道路整洁了,也不愁没有停车位了,真不错!”98日,在昔阳县县城建成不久的好人广场上,正在乘凉的居民大妈难掩脸上的喜悦与自豪,向记者诉说着小城的新变化。近年来,为创建“国家园林县城”,昔阳县一本规划管到位,一张蓝图绘到底,5年累计投入1.5亿元,养护资金年均增长8.5%,通过拆违、造绿形成以城区绿化为中心,3条环城滨河绿化带为轴,4个综合性公园为核心,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为廊道节点的布局,呈现出公园棋布、绿网交织、三水绕城的园林美景。

  主打“绿牌”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

  数据统计,截至2015年底,昔阳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216万平方米、绿化覆盖率39.6%、绿地率37.2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.24平方米,3项主要园林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“国家园林县城”标准。

  每天清晨,退休的张爱晋老师必携老伴,徒步至湿地公园。徜徉在林荫小道,去享受周围的湖光山色,张爱晋很惬意。他感慨道:“这几年,昔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空气好了、道路不拥堵了、城市整体干净了。”他清楚地记得,就在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臭水沟。

  时光追溯到5年前,2011年,昔阳县设立园林局,依照县城总体规划,制定了12项规范性管理制度,依法划定了县城的13处主要公园、道路绿线和3处水域蓝线。17条道路两旁,新植的国槐、垂柳、法桐等景观树已亭亭如盖;旧县衙、梯云阁等古建筑和针对“大寨精神”的红色景观均被抢修性保护,成为这个山区园林新城的文化标识。

改造后的好人广场。中国青年网 杨志勇 摄

  97日凌晨4时许,昔阳县环卫工人老张就出现在自己的作业区域。在从事环卫工作5年之久的老张眼里,县城正在一天天变美。特别是昔阳县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“国家园林县城”的消息传来,老张便自觉地将出工时间提前了半小时。他认为,自己能用辛苦换来整座城市的光鲜,一个字,值!

  创国家园林县城小县城迈上大台阶

  一木不成林,百花方为春。在打造昔阳这座大公园时,昔阳县坚持遵循“生态美观、师法自然、休闲娱乐与防灾避险等功能相结合”的规范要求,融入大寨精神,以绿化美化和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,努力建设总量适宜、分布合理、植物多样、景观优美的县城绿地系统。

  其中,颐民公园依托原城隍庙和东关废弃砖厂改建,栽植国槐、云杉、红叶李、丁香等5625.7万株植物,“针阔叶搭配,乔灌草结合”,植物多样,层次分明,庙宇、水榭、亭台、楼阁布局合理,点缀其中。

  “创建‘国家园林县城’,是为了让城市绿起来、美起来、靓起来,让碧水、蓝天、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。”县委书记王根元表示。

  湿地公园原为臭水沟,垃圾遍地、杂草丛生,升级改造后湖水清澈、岸柳低垂、湿地林地浑然一体,相映成趣;通过拆墙透绿,拆违造绿,深度融合生态景观园林艺术与大寨红色文化,建成街头游园绿地56处,城市空间与园林绿地相互渗透,彰显了城市魅力。

  十三五期间,昔阳县将举全县之力,紧紧围绕“山水昔阳、户外天堂”目标,多举措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升温、升级。同时,把旅游产业当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柱去打造。通过项目融资、投资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,夯实旅游发展基础”日前,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王根元如是说。

  外界分析,多年来昔阳县花大力气去给县城提档,也是为了早日搭上全省旅游发展之路的便车,由此可见,该县的政府领导班子走了一步带有前瞻性的“大棋”,势必会让这块红色旅游发源地红遍大江南北。

  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,大大提升了昔阳县城市档次。”不少群众对此赞赏有加。当地人生活方式也随着创园的推进,悄然发生着改变,很多人习惯去公园锻炼,去找老朋友聊天,在绿意盎然的新鲜空气里,常常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。